当前位置:管理咨询>组织设计>组织方法论,你缺了哪个层次?
本文从方法论层次的角度去解读很多组织方面的挑战,比如创始人兼CEO与HRVP难以同频对话的现象。方法论错层、缺层及同一层次的互不兼容,这些都会使得高效的讨论和对话难以发生。
我们把组织方面的方法论分为五个层次来构建一个简单的“神经网络”。组织方法论的层数(Layers)不一样,处理组织问题的“神经网络”(Neural Networks)的结构就不一样,出来的“算法”(Algorithm)自然就不一样。“神经网络”及“算法”是与“机器学习”及AI相关的两个词。
01
一级问题视角及一级方法论,我们可以称其为“创始人兼CEO层次”。
创始人兼CEO首先关注的问题是“如何创建一个企业”?需要的是创建企业的方法论。如果用公式来简单表达,创始人需要一个类似“企业=f(产品/服务,使命/愿景,技术,组织,资本,X)”这样的创业方法论。创始人兼CEO要把产品/服务、资本、组织等不同类要素组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。
在这个一级问题视角及方法论层次,“组织”只是其中要素之一。要素之间有代偿作用。如果其它要素如“资本”这个要素做得好,对“组织”这个要素的要求就会降低。
这个一级方法论,解决了“组织”这个要素在整体中的要求和定位问题。但如何达到对“组织”这个要素的要求和定位,需要下一级的方法论。
02
二级问题视角及二级方法论,我们可以称其为“首席组织官COO层次”。
这个层次要解决的问题是“如何建立或迭代组织”?要回答的问题包括:谁应该承担建立组织的领导职责?什么是组织?什么是组织能力?建立组织要考虑哪些要素?等。
如果用公式来简单表达的话,首席组织官COO需要一些类似“建立或迭代组织=f(首席组织官,组织模型,组织系统,组织策略,变革艺术,创业精神及创作能力,X)”、“组织能力=f(正式组织,人才,文化,工具/设备/AI,流程/机制/系统,X)”等这样的组织方法论。
在这个二级问题视角及方法论层次,“组织系统”只是其中要素之一。要素之间有代偿作用。如果其它要素如“组织策略”、“创业精神及创作能力”方面做得好,对“组织系统”的要求就会降低。
这个二级方法论,解决了对类似“组织系统”这样的个体要素的要求和定位的问题。但具体来说如何达到对“组织系统”这些个体要素的要求和定位,需要再下一级的方法论。
03
三级问题视角及三级方法论,我们可以称其为“首席人力资源官CHO层次”。
顺着二级方法论里举到的“组织系统”这个例子讲,在第三层次要解决的问题就是“如何建立一个组织系统”?需要一个建立组织系统的方法论。
如果用公式来简单表达的话,首席人力资源官CHO需要类似“建立组织系统=f(功能,关系,部件,价值观,变革管理,X)”、“人才选育用留系统=f(人才序列,人才标准,人才获取,能力与潜力的关系,人才评价,评价与任用的关系,评价与淘汰的关系,X)”这样的系统方法论。
这两个方法论要回答的问题包括:为什么功能对系统很重要?为什么只有部件形不成系统?为什么关系很重要?价值观与组织系统是什么关系?具体到“人才选育用留系统”,这个系统要达成什么样的功能?它有哪些部件,比如“标准”是关键部件吗?“评估中心”是关键部件吗?有哪些关系,比如“标准与任用的关系”是关键关系吗?
对人才选育用留系统来说,“人才标准”只是其中单个要素。如果其它要素如“淘汰”、“人才获取”,“评价与淘汰的关系”做得很好,对于“人才标准”本身的要求就会降低。
这个三级方法论,解决了对“人才标准”等要素的要求和定位问题。但具体来说如何达到对“人才标准”的要求和定位,需要再下一级的方法论。
04
四级问题视角及四级方法论,我们可以称其为“HRVP层次”。
顺着三级方法论里举到的“人员标准”这个例子讲,在第四层次要解决的问题就是“如何建立人才标准”?这就需要关于“人才标准”的专业及工作方法论。
如果用公式来简单表达的话,HRVP需要类似“人才标准=f(通用素质能力,职能素质能力,专业能力/任职资格,价值观要求,职业序列及等级,X)”这样的方法论。
在这个四级方法论中,对“人才标准”这个事情来说,“通用素质能力”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。要素之间有代偿作用。如果其它要素如“职能素质能力”、“价值观要求”做得很好,对于“通用素质能力”本身的要求就会降低。
这个四级方法论,解决了对“通用素质能力”等要素的要求和定位的问题。但具体来说如何达到对“通用素质能力”的要求和定位,需要再下一级的方法论。
05
五级问题视角及五级方法论,我们可以称其为“HRD层次”。
继续第四层次的“通用素质能力”的举例,在第五层次要解决的问题就是“如何开发通用素质能力”?这就需要相应的工作及专业方法论。
如果用公式来简单表达的话,HRD需要类似“开发通用素质能力标准=f(高绩效员工访谈,领导人的人才审美,下一阶段战略需求,实际的使命愿景价值观,外部同行业对标,聘请专业咨询公司,X)”这样的方法论。
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方法论分层。不同的分层会导致不同的“神经网络”结构及“算法”。关于以上的分层,有人会挑战,HRVP层次与CHO层次真的可以区分吗?我认为这两个层次是有明显不同的。CHO必须是向一个独立公司的CEO汇报的,而HRVP往往是向一个大的分公司总经理汇报,比如向一个大公司里面BG Head或者是500强外企中国区的总裁汇报。这两种场景下的实质挑战是很不一样的。同理,首席人力资源官CHO与首席组织官COO也是有明显的不同。简单来说,只是管理一个已经成形的组织(及组织系统),没有经历过“建立组织”、“建立组织系统”阶段的CHO很难成为首席组织官COO。
有些人还会问,在这种“神经网络”里面,是不是必须在上一层次做好才能到下一个层次?不是的,这就是系统的奇妙之处,这个“神经网络”的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。在任何一个层次上的有质量的工作都可能促进相邻层次的进化。比如如果在第四层次的“人才标准”这个部件要素上做得比较好,不仅第三层次的“人才选育用留系统”会更有机会做好,第三层次中与“人才选育用留系统”并列的其它系统如“文化管理系统”、“战略协同及绩效管理系统”都可能被带动起来,最后导致所有组织系统都加强。而第三层次“组织系统”的整体加强又会向上影响到第二层次,促进与“组织系统”并列的“组织策略”的进化。如此种种,有很多可能,难以完全预测和控制。
这种组织方法论的分层及“神经网络”可以解释很多问题。比如,它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创始人兼CEO与HRVP很难同频对话的现象。
想象以下的场景:一个具备一级问题视角及一级方法论的创始人兼CEO,与一个只具备四级问题视角及四级方法论的HRVP,在组织这个问题上,他们怎么才能进行建设性的讨论和共创?能同频对话才怪。
我观察到的现象是大部分创始人兼CEO以及资深的HRVP都会结构性地忽略二级、三级视角及方法论。这样,他们就直接从一级视角及方法论直接到了第四、第五级视角及方法论。很多HRVP都试图以第四、第五级方法论解决二级问题。这种严重的缺层会导致“组织算法”上的粗糙和低效,难以同频对话。
怎么办?我们可以想到的解决方案是:创始人兼CEO必须下探1-2个层次,掌握二级问题视角及方法论(COO/首席组织官层次),并对三级问题视角及方法论有所理解(CHO层次)。HRVP必须要上探1-2个层次,掌握三级问题视角及方法论(CHO层次),并对二级问题视角及方法论(COO/首席组织官层次)有充分理解。与此同时,还要对其他业务高管进行培训,让他们对二级问题视角及方法论(COO/首席组织官层次)有所理解。
理解了有什么用?理解了不一定会做对,但会减少无知无畏的做错,以及互相的甩锅。这样,创始人兼CEO下探,HRVP上探,其他业务高管伸手相助,大家共同实现首席组织官COO功能的几率就大大提高了。
还有另外一个关键问题:除了错层、缺层外,在同一层次的问题视角及方法论中,会不会也容易产生很多矛盾?是的,这也是非常可能的。
举个例子,有人会挑战说,在第一层次的方法论中,你的“企业=f(产品/服务,使命/愿景,技术,组织,资本,X)”太复杂了。我的“企业=f(产品/服务,人才,资本,X)”更好更简单。我不需要你说的“组织”、“技术”、“使命/愿景”。
你这么想,很可能是受本公司发展阶段的影响。比如,如果你是处于探索业务模式的阶段,所以容易将“组织”简化为“人才”。但是,你迟早会意识到,你需要的是“组织”,“人才”只是“组织”的一部分。
还有可能是,你受到了以前的组织经历的影响。比如,如果你一直在一个投行工作,你肯定会非常理解“人才”的重要性,而“组织”对一个大型企业的重要性,你可能没有直观理解。或者,你以前是在一个偏资源型的房地产公司工作,你可能就会对“技术”对企业成功的重要性没有深刻认识。或者,你的主要组织经验在经济企业,如果你曾在非营利组织或社会企业工作过,你就会更容易理解“使命/愿景”对一个企业/机构的重要性。如此等等。
总结一下,无论是方法论缺层、错层,还是同一层次方法论的互不兼容,都会产生很多组织上的矛盾及低效。实际上,这种现象在任何事情上都可能发生,只是在“组织”这种相对最没有明确的“对错”的事情上,更容易发生。在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,建议当事人着重厘清及反省彼此在方法论层面的不同及能力缺失,而不是一味地相互指责及甩锅。
最后,我们顺便还可以讨论另一个问题:是不是必须先成为HRVP才能成为CHO及COO?我认为是不一定。有志于成为首席组织官COO的HRD,也可以去做一个独立的小公司的HR Head。在这种岗位上的历练会更快地帮助你获得三级及二级问题视角,并倒逼你学习三级及二级方法论。当然,绝对不能忽视HRVP层面的能力训练。不然即使有了CHO、COO视角,也不容易实现其所应有的功能。
对于处于创业阶段的创始人兼CEO来说,这一点意味着在寻找组织方面的帮手时,不必老想着从大公司寻找那种“资深人员”。尽管“资深人员”在经验的数量上更接近首席人力资源官CHO以及首席组织官COO,但他们在问题视角及方法论上也不一定能更快跨越四级HRVP视角。另外,也可以考虑将建立组织方面的职责交给非HR人员。如果HR人员不能有二级、三级视角,让在业务领域体现出了二级、三级视角的业务高管转做组织工作也是个不错的选择。在问题视角及方法论上达不到二、三层次的HR,在四、五级层面做得非常专业也只能事倍功半。